■臺灣的出版交流周去年是首次舉辦嗎?您發起的?有何收獲?
我最早 2012 年就和臺北書展合作辦了第一次國際版權交流活動,從 2013 年起與有關部門合作舉辦“出版經紀與版權人才研習營”(Taipei Rights Workshop, 簡稱“版權研習營”),目前已經辦了三次,今年 11 月要辦第四屆了。最主要的收獲就是把國際一線的出版人請到臺灣來,讓他們接觸第一手的中文書市情報,也和本地的出版人建立關系,后來很多外賓回去都買了中文書的版權,或成為中文書的代理。
■這次嘉賓拜訪了哪些大陸出版社?對加強與大陸出版社的聯系和業務合作起到哪些作用?有沒有體會?
我們拜訪了理想國、新經典公司,十月文藝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人民文學雜志社,圖書類型從原創到外國文學、人文社科到經管,非常豐富,也讓外賓看到中國各出版社的不同風格和出版路線。能由中國出版人直接向外賓推薦好作品,成效非常大,例如我們拜訪十月文藝出版社的時候,韓敬群總編輯除了推薦徐則臣、任曉雯、寧肯等人的作品,也特別推薦了魯敏的《六人晚餐》,正好這本書海外版權是我代理的,早已準備好英文材料,現場嘉賓很感興趣,回酒店我就能把信息發給他們參考,堪稱是事半功倍。
■您從哪一年開始做版權銷售的?聽了您的講座,感覺您的成功有機緣巧合的因素,但發自內心的喜愛這個行業并執著堅持是更加重要的。最早知道您是您翻譯了《冰與火之歌》,現在還翻譯作品嗎?小時候最喜歡的奇幻作家是誰?如何把閱讀愛好和工作分開?
我從 2004 年開始做版權代理,至今已經 12 年了,而且依然樂此不疲。我已經很久不做翻譯工作了。在大學時代讀到“冰與火之歌”以前,最喜歡的奇幻作家應該是雷蒙·費斯特(Raymond E. Feist),因為他的“裂隙之戰”系列被改編成計算機游戲《叛變克朗多》,我也是因為那套游戲才一頭栽進奇幻小說的世界。坦白說,現在閱讀愛好和工作很難區分,因為讀任何書都會想這本書有什么賣點、應該推薦給怎樣的出版社。由于做版權輸出的關系,就連讀原創作品,也會想這本書英文名該怎么取、該如何定位等等。有時候難免覺得如果能當個單純的讀者,那該有多好,但更多時候還是樂在其中的。
■英美出版界對出版建議書非常重視,您對于寫proposal有何建議?《三體》的運作方式是把整本小說翻譯出來給美國出版社,這種模式您怎么看?
沒有別的方法,就是多看、多學、多寫。中文書市場引進了大量的外國好書,所以我們有很多機會接觸到國外的版權書訊,看看別人是怎么寫的,學習他們的寫作手法、結構甚至排版,然后加以變化,久了就能逐漸摸索出自己的風格。寫英文書訊真的很難,我雖然做了好些年了,每回書展要準備英文資料,還是要想破頭,得把自己關在辦公室里啥都不做,才能硬擠出一點東西,而且一邊寫一邊覺得自己英文很爛。
英譯稿是絕對加分的環節,前提是要找好的譯者,尤其是文學,一定要找英文母語的譯者,不要再幻想“中國人才懂中國文學”,我們翻譯美國文學,會找美國譯者來翻成中文嗎?同樣的道理。
■做版權如何做到選書精準?
還是一句老話:多看、多學、多想。一方面是經驗的累積,多看,就能知道怎樣的作品國外暢銷、受出版社青睞,也能較快分辨一本書文字功力的高下,同時知道這樣的作品在哪個市場會有怎樣的表現。
[責任編輯:張曉榮]
本網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本網站采用的非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和版權者聯系,如果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及編輯認為其作品不宜上網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留言通知我們,以迅速采取適當措施,如刪除或支付稿酬,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