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版權 就是保護民族創新力
鼓勵創新大概是近幾年文化領域里呼聲最高的,為了能保障更多原創作者的權利,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相應的政策,目的就是讓權利人的利益能得到真正的保護。例如:持續開展11年的“劍網行動”在凈化網絡環境、加強版權保護上取得了顯著效果,得到了國際國內權利人及其組織的一致好評。2015年“4·26”世界知識產權日來臨之際,國家版權局下發《關于規范網絡轉載版權秩序的通知》,就規范網絡轉載行為確立了9條規定。10月14日,國家版權局發布了《關于規范網盤服務版權秩序的通知》,百度網盤、360網盤、金山網盤、騰訊微云等主要網盤服務商積極進行版權自查整改,并建立了完善的版權相關制度。
而讓社會公眾印象最深的還是被業界稱為中國音樂史上最嚴“版權令”的出臺。2015年7月8日,國家版權局下發的《關于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責令各網絡音樂服務商于2015年7月31日前將未經授權傳播的音樂作品全部下線,如果在此“紅線”以后仍繼續傳播未經授權音樂作品,國家版權局將依法從嚴查處。而截至同年7月31日,百度、騰訊、網易等16家直接提供內容的網絡音樂服務商主動下線未經授權音樂作品220余萬首,社會影響空前。
正如國家版權局原局長柳斌杰曾在《文化的創新與發展》一文中指出,“為什么要加強版權保護呢?因為版權是文化核心競爭力,保護版權就是保護民族創新力,文化領域的東西是最要創新的。”
版權在創新中的地位不可撼動
談及版權對我國首次躋身世界最具創新力的經濟體前25強到底有多大作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教授熊琦分析認為,長期以來,知識產權學界對著作權、專利權和商標權的分類遵循著文學產權和工業產權的分類方法,認為著作權為文學產權,保護文學藝術科學領域的獨創性表達,而專利權和商標權則屬于工業產權,保護的是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和商業標記等產業領域的利益。
然而,隨著技術和經濟的發展,著作權保護范圍內的圖書、音樂、電影和計算機軟件等客體類型的產業化程度完全不輸于專利權和商標權保護的對象,發達國家諸多以上述對象為核心產品的企業也早已成為跨國巨頭。因此,上述文學產權、工業產權的分類已不再具有科學性,著作權的保護對象已經完全進入產業領域。因此,在創新指數的考量要素里,其中“制度環境”“知識和技術產出”“創意產出”等顯然涵蓋了著作權保護的對象,并且重要性不在專利權和商標權之下。
對此,北京外國語大學法學院教授叢立先也提出,版權在創新中所發揮的作用,從版權產業在創新經濟中所占的比重就可以看出來。最新報告顯示,我國的版權產業占整個國民經濟(GDP)的比重為7.28%。我國創新經濟占整個國民經濟的比重并沒有官方數字,但由于我國創新經濟屬于整個國民經濟的培育領域,從正常情況出發進行分析,其比重不會超過30%。由此可知,版權產業對于我國創新經濟來說,其占比是決定性的和關鍵性的。實際上,版權的天然屬性就是促進創新,任何版權產品和服務都是創新的產物。
版權對創新指數的貢獻不能低估
眾所周知,版權的創造、運用、管理和保護是我國知識產權戰略提出的知識產權維度。那么我們該怎樣理解這四方面在創新指數提升上所發揮的作用呢?
創造又是運用和管理的前提,有了專業化的創作團隊和流程,才能產生高質量且為公眾所需要的作品,運用和管理版權也就有了意義。
運用和管理是版權增值并實現價值的方法。運用和管理版權水平的提高,可以圍繞有價值的作品衍生一系列的產業鏈,例如文字作品可以改編為電影、舞臺劇以及人物形象玩偶的售賣等,并以此形成難以超越的產業核心競爭力。以迪斯尼為代表的跨國公司已經在版權運用和管理上做出了教科書般的示范。
“從版權的創造來看,版權法的終極目標就是促進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創新以及傳播,版權的創造即是文化的創新,文化的創新即是社會的創新。從版權的運用來看,版權的價值即在于經濟權利的實現,世界各國的版權制度都為版權經濟權利的實現規定了一系列可行途徑,如轉讓、許可、集體管理等,我國也不例外,在這方面有著健全的制度和良好的實踐。”叢立先解釋道。
近年來,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獲得了較大發展,版權作為文化創意產業核心資源的重要性得到了有關方面的足夠重視。從版權的保護來看,我國在世界上有代表性地實行知識產權保護雙軌制,版權保護的雙軌制是知識產權保護雙軌制中落實效果最好的領域,版權司法保護加強私權保護并樹立規則,版權行政保護加強版權環境維護并重點打擊,為整個版權產業的創新基礎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
未來應建立職業化版權運用管理流程
能夠躋身世界最具創新力的經濟體前25強,著實是個鼓舞士氣的成績,那么中國若想進一步提升,從版權的角度上考慮還應該在哪些地方加強?
對此,叢立先認為,應在著作權法的修訂方面加快步伐,擱置爭議力爭盡快完成第三次修訂任務,并在今后保持常改常新的立法狀態。在一些影響創新經濟的基本規則方面爭取形成突破,例如轉載摘編法定許可制度應該盡快擴展到包括網絡媒體在內的所有媒體中,促進中國媒體產業做大做強,在促進創新經濟發展壯大的同時,促進特色中國版權規則的形成,在可能的情況下,促進本土特色規則的國際化。另外,應該以版權作為核心資源和運營重點,來促進傳統文化創意產業和版權產業的轉型迭代,促進國有版權產業部門實現經營方式的優化,成為創新經濟體中的有力競爭者。
而熊琦則提出,未來我國版權制度的發展方向,除了進一步提高保護水平外,更需要著力的是創造、運用和管理能力的提高,首先形成一套職業化的版權運用和管理流程,以實現作品價值在市場中的最大化,其次建立一套高效便捷的版權流轉機制,以全球創新指數中的市場成熟度標準為參照,真正建立符合我國版權產業主體期待的權利變動制度,使版權價值真正在市場中實現
本網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本網站采用的非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和版權者聯系,如果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及編輯認為其作品不宜上網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留言通知我們,以迅速采取適當措施,如刪除或支付稿酬,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