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創業團隊的悲傷故事。2013年,有兩個美國小伙突發奇想,我們給觸屏手機添個很酷的實體按鍵怎么樣,像敲電報一樣,動動手指就能打開手電筒,拍照,打電話!想想都酷斃了!
然而,創業最大的問題就是錢~~~啟動項目的資金從哪來?倆小伙想到了眾籌。很快,他們在kickstarter上公布這個項目。 Pressy的想法非常巧妙——在耳機插孔上裝一個按鈕,從手機的耳機電路取得驅動電流,再驅動麥克風電路產生簡單的按鈕電平。最終通過手機上的應用軟件采集麥克風電平,來識別按鈕是否被按下,并根據按下的次數和長短做相應的動作(類似于莫爾斯電碼)。
很快,定價十幾美金的PRESSY就籌集到了70萬美金,倆小伙樂瘋了,這是走上人生巔峰的前奏啊! 然而,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這個IDEA很快被實現出來,只不過是在中國。一些有資金的公司很快把這個公開的IDEA變成了現實。
當上述產品發售的時候,倆美國小伙的PRESSY還在找工廠的階段,而預算2000美元的專利申請報告竟然沒有提交!沒有提交!沒有提交!
最終這個故事的結局更有趣,美國小伙找了中國的加工廠做出來了PRESSY,也算是給了眾籌成員一個交代。會不會和上述公司同一個代工廠?
IDEA和賺大錢差了一道專利的距離。
也許能成為億萬富翁的倆小伙,只停留在了百萬富翁的層級。就是因為差了一道專利,當然也選錯了平臺,或者說做了個最糟糕的產品介紹。
WHY?
1.盡管沒有做出來產品,仍然可以將想法提前申請專利。可能是因為窮,想省一點,畢竟2000美金,對于初創業的倆小伙來說,確實有難度。省了這點申請費用,就不得不吞下專利被竊的后果。專利權不同于作品完成即產生權利的著作權,必須通過申請才能得到。而且專利權的保護期從申請日就開始計算,即使授權日晚了幾年,仍然可以等到授權后對之前的利益損失通過訴訟來追償。所以,有好的想法應該盡快申請專利,無需等產品做出來。
2.原理淺顯易懂的產品,不要放在眾籌平臺,更何況兩個小伙直接把原理公之于眾。這樣的公開盡管讓眾籌成員更清晰的了解了產品,但也讓競爭者瞬間完成了“自(chao)主(xi)研(fang)發(zhi)”。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眾籌平臺是公開的,如果在專利未申請前就公布了想要保護的內容,在申請的時候就會因為屬于已有設計失去新穎性,專利不能被批準授權。自己的發布會也會阻礙自己的專利權?是的,這就是專利的規矩。
商業競爭中,無所不用其極,與之有同樣遭遇的還有這個 同樣是在kickstarter平臺的眾籌項目,正式產品官網掛出99美金一個的時候,美國的百貨店已經有了類似的產品,且價格更低(米國也有山寨啊)。當然,某寶不要599!只要25!
眾籌盡管是創業者起步的一種方式,但是眾籌的風險之一就是知識產權風險。IndieGoGo和Kickstarter 這兩家世界最大眾籌平臺都曾經申明過自己的網站對信息泄露和抄襲不負責。所以采用眾籌方式創業務必注意知識產權的保護,尤其是創意好但實現方法簡單的產品,一定要提前申請專利,千萬別“省了芝麻丟了西瓜”!
有時候,一件專利可能就是百萬富翁和億萬富翁的差別!遇到知識產權問題,你和解決問題只有一個先風知識產權顧問的距離。
先風原創,轉載需注明出處。文中配圖僅用于說明觀點,版權屬于原作者,如有不妥,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或支付稿酬。